對中國鋼鐵行業來說這段時間不怎么好過,今年的冬天真的是“冷”透了。11月20日,中鋼協進行了今年第三次行業信息發布,據中鋼協統計,1~9月份,大中型鋼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572.50億元,同比下降6.49%;盈虧相抵后虧損55.28億元,而上年同期為盈利836.92億元,由盈變虧。虧損企業虧損額267.26億元,同比增長41.5倍;虧損面45%,同比增加38.75個百分點。
從年初至今,隨著國內經濟增長放緩,鋼材市場呈現供大于求局面,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低位波動,而煤炭、鐵礦石等原燃材料價格下跌滯后且幅度較小,鋼鐵行業生產經營形勢異常嚴峻,整個行業的日子很不好過。對于這一現狀,中鋼協會長、首鋼集團董事長王青海有個形象的概括,“偉大的產能、微薄的利潤、慘淡的市場”。
中國鋼鐵業目前最顯著的特征有兩點:一是質量不高,二是產能過剩。產能過剩只不過是表面現象,深層次原因則是產業結構不合理,發展方式落后,過度無序擴張。因此,唯有扭轉鋼鐵的產業結構,提高特殊鋼、不銹鋼等高利潤產品的比重,降低普鋼、粗鋼的產能,才是鋼鐵業自救的最有效辦法。
加快兼并重組的產能做“減法” 。
瞄準高端制造的質量做“加法”。
業內權威人士表示,我國鋼鐵產業發展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。要度過整個產業最冷的一個“冬天”,就必須在產能上做“減法”,通過控制產能維持效益;另一方面要在質量上做“加法”,更多參與高端鋼材的競爭。未來的出路必然是去產能,加速產業升級,將過剩的、同質化的低端鋼鐵產品向高端升級發展,引導產業鏈健康、有序發展,提高產業的集中度。
來源《中國質量報》由華業方管資訊中心發布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