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相關報道,2011年以來,中鋼協多次稱,產能利用率降低、產能嚴重過剩是鋼鐵行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之一。到2012年底,中國粗鋼產能約為9.76億噸,實際產量為7.17億噸,粗鋼產能利用率為73.4%。
解決產能過剩問題、淘汰落后產能是當前倍受關注,并且下決心要解決的議題之一。被列在“重點解決”目錄的鋼鐵企業,正密切關注政策走向。
然而,在8月22日舉行的論壇上,多位鋼企高管并不認為行業產能“嚴重過剩”。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李達光表示,現在生產的鋼材都賣出去了,社會庫存并不多,說明還是有一定需求。他更愿意定義現在的鋼鐵市場為“弱勢過剩”。
社會庫存連續23周下滑
8月23日,國內主要城市的六大鋼材品種(方管等鋼管、螺紋鋼、線材、熱軋、冷軋、中厚板)的社會庫存為1479.02萬噸,國內鋼材社會庫存雖然依舊保持下降狀態,但當周的周降幅不足5萬噸,較過去5個月,降幅明顯收窄。
今年3月中,鋼材社會庫存在達到2250.75萬噸的歷史高位后出現回落。至8月23日,國內主要城市五大鋼材品種(螺紋鋼、線材、熱軋、冷軋、中厚板)的社會庫存為1479.02萬噸,已是連續23周下滑。
值得注意的是,8月23日當周,鋼材社會庫存的周降幅僅4.76萬噸,其中,建筑鋼材(螺紋鋼、線材)庫存周降幅僅1.35萬噸。據過去5個多月的歷史數據顯示,這是本輪去庫存以來,首次出現僅個位數的周降幅。
上周(8月17-23日,下同)出現這樣的情況,天氣影響或為主要因素之一。據其介紹,上周,多個地區遭遇連日的暴雨天氣,當地工程項目受到嚴重影響,僅廣州市場建材庫存就出現7萬多噸的增幅。
同時,上周國內鋼價在經歷了一周的快速上漲后處于弱勢調整中,各地的成交情況普遍顯得不甚樂觀,對庫存有一定影響。
此外,目前的國內鋼材社會庫存較年內高點而言已處在相對低位。數據顯示,截至8月23日,鋼材社會庫存累計降幅達34.86%,其中,建材庫存的累計降幅更是高達47%。
產能過剩標準太過單一
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,產能過剩的評價指標并未在政府與企業之間取得一致。分析師認為,現有產能過剩標準太單一。她認為,中國市場比較特殊,不能一刀切,需要增加新的衡量標準來界定產能是否過剩。
李達光也表示,現在生產的鋼材都賣出去了,庫存并不多,說明還是有一定需求。“產能過剩是客觀的,但并沒有嚴重過剩。”
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傳偉也表示,規模以上鋼廠產能不能說過剩,從各家實際開工率來看,情況比較正常,也不能簡單用鋼廠效益來說明產能是不是過剩。
對于環保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執行力度,中鐵物總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小林持保留態度,“鋼鐵工業不是個小行業,畢竟鋼廠對地方政府來說有就業和稅收的重要作用,不是簡單的個體事項”。
從政策落地時間及力度分析,幾位鋼企負責人均認為,此輪淘汰落后產能中不會有特別強有力的“招數”。(網絡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