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鐵企業內外交困,“退路”能否走出新路市場、環保、行政三重重壓,鋼企迎來“最寒冬”——企業退出產能有被動也有主動,但是一定量的產能退出不可避免,
中國鋼鐵業已經在盈虧生死線上連續掙扎了4年,需求持續不旺、鋼價不斷下跌、礦價仍然很高。2013年1—10月大中型鋼鐵企業鋼利潤只有1.05元/噸,很顯然,靠產量增加攤薄成本的路也走到了盡頭。部分企業已經在市場重壓下主動選擇停產。從鋼材品種看,停產多集中在螺紋鋼等附加值低的生產線上;從企業看,停產多發生在內部管理水平低、控成本能力差的企業。
歲末年初,河北唐山、邯鄲分別組織了聲勢浩大的關停行動,拆設備、炸煙囪,強制拆除了一批已經列入淘汰名單的鋼鐵落后產能。淘汰名單上的其余企業,也都被執行高電價,企業成本高抬,也先后被迫停產。
“大多數企業都在咬牙堅持,在中高端鋼材領域,拼產品質量;在低端鋼材領域,拼成本控制。”這也是企業生存發展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。
上一頁:鋼貿企業活力恢復將有助于鋼價的回暖。
|